国投泰康信托总经理傅强:“家庭金融”新理念开创信托业回归本源发展新阶段

日期: 2024-05-10

原文刊发于《当代金融家》


新时期金融服务体系在现代社会下的家庭发挥的功能面临重大转型,金融服务应该从过去主要关注个人金融服务转而更多关注家庭金融服务。所谓“家庭金融服务”,可以概括为:以信托制度作为法律保障,以家庭成员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以信托账户为中心平台,为实现家庭财产保护、资产增值、灵活分配、有序传承而开展的综合金融服务。

现代社会的家庭变革

人对家庭的依赖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因血缘、婚姻或收养法律等关系形成的团体。家庭寄托了人的情感,是人首要和最重要的依赖对象,承载着人从出生走向死亡的物质需求和人际关系需求。一个人从摇篮到天堂的生命历程中,对家庭都存在着彼此照护、物质提供和情感寄托等依赖,特别是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因年老、疾病等原因,需要从家庭中汲取照护、物质和情感的依赖,从而获得复原的能力,这种复原的能力帮助家人重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所隔离和抛弃。所以,人的自由和独立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人生的旅程都无法避免对家庭的依赖。

现代家庭对社会体系的依赖

在现代社会,工业快速发展引起了就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大家族已经转向小家庭。小家庭在承担教育、养老、照护、传承等功能方面,已经出现各式各样的“家庭功能外包”,比如需要亲朋好友来帮助照顾孩子、需要找教培机构来辅导孩子、需要找家政公司来提供家务劳动力⋯⋯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种变革中,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亲朋好友、社会组织、商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等其他力量,为家庭提供支持。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快速的社会变革中,还有一群更紧迫、更需要帮助的家庭。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独居老年人口已达2993.9万人,并且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逐年递增。而早在2010年,我国残疾人数量就已超过8500万人,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近2.8亿家庭人口。特殊家庭更需借助外力来补充家庭的功能,来妥善安排家庭成员的生活,他们面临着刚性且紧迫的需求。个人依赖家庭,家庭依赖社会,社会服务体系则需不断地演进,为家庭和个人的美好生活提供复原的能力。

从个人金融转向家庭金融

在现代家庭的结构性转变进程中,面临着很多需求和风险,需要社会服务体系给予支持和解决。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资产风险,如个人投资风险、债务风险、失业风险;二是家族企业经营风险,如债务风险、税务风险、经营权风险和控制权风险;三是财富传承风险,如复杂的家庭情况,多子女、非婚生子等引发的继承风险,婚变引起的财产流失风险等;四是人身类风险,如疾病风险、失能失智风险、意外伤残风险、死亡风险,及衍生的家庭成员费用支付风险等。

如果将家庭风险因素纳入传统的个人金融中,则其金融行为与年龄、家庭财富、收入、信息成本、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地域等都有显著的关系。比如年轻人和普通家庭因为家庭积累的财富较少,即使在个人风险偏好较强的情况下,也很少进行高风险投资;健康状况较差的家庭也普遍倾向于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投资等。人在青壮年生命鼎盛时,常常以强者视角来看待世界和生活,往往对衰老、疾病、脆弱等关注不足;但衰老、疾病和脆弱是每个人都必经的生命历程;因而家庭金融也必然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每个人的生活。

综上,新时期金融服务体系在现代社会下的家庭发挥的功能面临重大转型,即:金融服务应该从过去主要关注个人金融服务转而更多关注家庭金融服务。而家庭金融服务体系则是一项“谋万世,谋全局”的系统化工作。所谓“家庭金融服务”,我们概括为:以信托制度作为法律保障,以家庭成员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以信托账户为中心平台,为实现家庭财产保护、资产增值、灵活分配、有序传承而开展的综合金融服务。

人口结构与家庭规模的变化,必将引发一场从个人金融转向家庭金融的商业革命!在此背景下,信托机构应加快成立家庭金融服务部门,依托信托制度工具,开展与家庭相关的各类综合化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每个家庭。

信托制度是家庭金融体系的最佳制度安排

信托在家庭金融服务上具有天然的基因优势

现代家庭金融离不开高质量金融工具的运用,尤其是充分利用信托法律制度。信托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最初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心智障碍者、老年人、未成年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权益,提供财产受托服务。家庭金融服务中,信托在基因上具有天然优势。信托制度是公认的家庭财富管理的最佳制度安排,信托能够实现“资产隔离”并做“他益安排”,这是达成家庭财富管理功能和目的的基础,舍此则家庭财富管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过往其他各金融机构的账户都是自益的,账户的正常运转是以开户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基础,核心目的是个人如何运用金融工具来提升个人收益。只有信托账户能够通过他益安排来实现灵活分配,从而将家庭各成员利益连接起来,且信托账户的运转不受开户委托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也就是不受其健康状况等影响。

充分利用好信托工具,能够有效地为家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家庭为核心载体,以家庭信托账户体系作为管理平台,通过统筹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子账户进行全口径资产配置,最终实现家庭安全财富、和谐财富、增值财富和久远财富多元化财富目标以及家庭教育、家庭养老、家庭避险、家庭慈善等金融功能。

家庭金融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2023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新的信托业务分类规范,进一步为信托行业回归本源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通途。不过,受过去深度参与地产经济的影响,整个信托行业当前正面临艰难的业务转型,目前只有为数不多、风险处置负担较小且有资源禀赋的信托公司,能够发力家庭金融服务。

国投泰康信托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发挥在家庭服务方面的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秉承“有道而正,信则人任”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形成了稳健、规范、创新、进取的经营风格,致力于成为卓越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值得托付的财富管理人,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开展的年度行业评级中连续4年获评A级,ROE水平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十。

公司在业务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积累,软硬件建设在信托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早年前,就推出了养老、传承、子女教育等服务信托。与兄弟单位国投健康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协同和业务合作,在托养、照护和健康等资源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涉及家庭服务的产业投资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开展了面向老年人的公益慈善信托。公司还加入了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牵头的“老年财富传承规划服务模式研究”课题组,聚焦研究与落地现代社会的家庭金融服务,特别在涉老与特需家庭,连接康养、医疗、照护等民生需求,推进家庭金融服务的普惠化。这些都是国投泰康信托过去多年间,在家庭金融方面的蓄力。

搭建家庭金融的“1+3+1”业务生态

不同于常规个人金融服务,家庭金融服务更关注客户及其家庭成员的综合化需求解决,通过设立信托,不但可实现设立人意愿的延续,更能保障家庭所有成员的和谐生活。依据信托法律制度,运用信托金融工具,是开展家庭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

通过服务型信托服务人民群众时,对大多数信托公司来说,面临模式批量化难、展业成本高、长期运维难度大等问题。因而,我们做了充足的、多方面的努力。在展业思路方面,通过“标签多元化”大大丰富了信托业务所面向的家庭类别和群体,横向提升家庭金融服务的空间;通过“业务场景化”“服务标准化”“信息安全化”将以往“大而全”的业务切分为“小而美”的业务,逐个击破家庭所面临的痛点,纵向上深化家庭金融服务的大众认知度,推动信托飞入万千百姓家。

公司通过业务模式的探究、客户案例调研和打造服务信托数字化系统,在原有家族信托业务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有人民性与普惠性的“奕账户”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载体,提供“1+3+1”的综合家庭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即“家庭财富配置+家庭养、护、传服务商生态+公益慈善”。特别是面向老年群体和特殊家庭,如涉老、未成年、特殊家庭成员等人群,我们创新了“财产监护、人身监护、养老照护”的业务和供应商生态,解决了家庭“无法按自己意愿支配财产”的窘境。在康养、照护、教育和医疗方面进行了尝试,与一些重要的实体服务商形成了合作,连接了家庭、实体服务商和理财机构三个端口,既保障了家庭的资产安全,又满足了家庭的生活需求管理,实现了双向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开创了行业先例。以“信托账户”作为家庭金融的“总平台、总开关”,实现家庭“安全掌控生活,自由支配财富”的目的。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做出重要指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国投泰康信托秉承“金融服务百姓需求,金融提升家庭幸福”的宗旨,加快布局家庭金融服务体系,从理念形成、人才队伍建设、业务体系搭建、科技系统建设,终于能完成体系落地运行,为信托业在“新分类”背景下转型创新回归本源定位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来源:
作者: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9 09: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