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 | 每周经济观察(第54期)
日期: 2022-10-21宏观形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0 月 16 日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以及十八大以来十年的工作成果,并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重要指引。二十大报告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未来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特色、9个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国家发改委: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
在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接续政策果断推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不断恢复,整体保持了恢复发展态势。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近期监测显示,中国能源装备、石化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重点设备订单都在大幅增长,这些都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国家发改委: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国内外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收缩,甚至讲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循环顺畅联通。
超十城首套房贷利率破4%
九月末央行发布“阶段性差别化调整住房信贷政策”后,已有超十个城市跟进落实,首套房商贷利率降至4%以下,包括武汉、天津、石家庄、昆明、贵阳、秦皇岛、宜昌、襄阳、济宁等地。当前楼市正处于筑底阶段,政策叠加带动、地方积极落实跟进,重点城市新房及二手房已出现回升迹象。尤其是二手房,部分城市成交由负转正。10月8日-10月14日,43城新房成交面积34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2%,同比降幅收窄18.4个百分点;15城二手房成交面积167.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57.9%,实现了“由负转正”。
金融热点
央行行长易纲线上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易纲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立场,表示中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同时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一期LPR保持稳定,改革效能继续释放
10月20日公布的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均与上期持平。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简评】首先,10月份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持稳,意味着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其次,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继续下调LPR报价有赖于降低负债成本的举措显现更大效果。此外,今年以来LPR已多次下降,累积效应持续显现。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LPR多次下降后,对贷款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持续显现,叠加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央行等量续作5000亿元MLF,利率不变
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与前次持平。其中,MLF操作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2.75%;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由于当月有5000亿元MLF操作到期,此次MLF操作为等量续做。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简评】考虑到10月、11月和12月存在2万亿的MLF到期,市场预期存在较高的降准降息概率。10月MLF等量续作是内外因素综合考量下的结果。一方面,自4月以来,市场流动性充足,7天存款类机构质押利率低于同期限逆回购利率水平,三季度经济逐步企稳修复,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难以在量的层面过度支持流动性。另一方面,市场修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当前央行既不会大幅收紧流动性。
多家公募与券商资管机构自购旗下基金,再次掀起“自购潮”
10月17日、18日,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等22家资管机构发布自购公告,包括18家公募、3家券商资管和1家私募量化。此次自购至少动用19.1亿资金,其中,易方达基金拟自购1.5亿元,为目前最高者。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简评】这是继1月和3月之后,资管机构掀起的第三轮自购潮,充分体现了资管机构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信心,对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的信心。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数据统计,截至10月13日,今年已有100家基金公司购买旗下基金,涉及金额逼近49亿元。若算上本次22家机构目前自购的19.1亿元,今年基金公司自购金额接近70亿元,属于历史上较为猛烈的“自购潮”。
境外观点
高盛CEO: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是时候谨慎了
高盛CEO David Solomon表示,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这可能会使投资和商业决策变得更加困难,现在是时候保持谨慎了。Solomon指出,如果你经营的是风险型业务,现在是时候更谨慎地考虑你的风险箱和风险偏好了。必须预料到现在会有更多的波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肯定会遇到非常困难的经济情景。但就结果的分布而言,美国很有可能陷入衰退。在谈到宏观经济问题时,Solomon一再强调谨慎的重要性,并指出近几个月金融状况收紧和通胀上升。进入到2023年,必须保持谨慎并做好准备的环境。据悉,当前高盛面临史上最大规模重组,计划再次将其资产管理和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合并,并且将其投资银行和交易业务整合成一个部门,同时消费银行部门将成为资产和财富管理部门的一部分。这意味着Solomon此前对“零售银行”所做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
美联储褐皮书:通胀仍处于高位,对美国经济前景更为悲观
10月19日,美联储发布最新褐皮书。此次褐皮书称,自上次报告以来,美国国民经济活动适度扩张;但是,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四个地区的活动持平,两个地区出现下降,需求放缓或疲软主要归因于利率上升、通货膨胀和供应中断。褐皮书提到,在对需求减弱的担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受访者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变得更加悲观。此外,10月的褐皮书提到了13次“衰退”,9月的褐皮书仅提到10次。在劳动力市场上,美国劳动力市场虽有放缓的迹象,但依然紧张,工资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在物价方面,尽管几个地区出现了一些放缓,但通胀增长仍然保持高位。褐皮书预计,未来价格上涨将普遍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