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万里行 | 代理维权莫轻信,依法维权要理性
为落实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主体责任,帮助金融消费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素养,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工作安排,国投泰康信托于6月1日至30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近年来,一些网站、自媒体平台出现了“优化债务”“修复征信”“逾期协商停催”等所谓“代理维权”广告,不法分子打着帮助消费者维权的幌子,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成功处理众多案件”等为宣传噱头,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不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还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更有甚者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其“保管”,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此,国投泰康信托提醒广大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 真实案例 -
持卡人李某在某自媒体平台根据广告提示信息联系到代理中介张某。张某得知李某希望与银行进行协商还款,即以可申请“全额退息”为由,诱导李某缴纳6000余元代理费。随后,张某致电银行并提供了其个人为李某伪造的贫困证明。在审核过程中,银行发现张某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落款公章存在虚假嫌疑,遂将该情况反馈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排查发现,张某存在伪造人民政府公章及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印章的违法行为,将其抓获。而李某不仅面临代理费无法追回和信息外泄等风险,还因未能及时还款被记录征信,可谓钱财和信用“两空”。
- 风险提示 -
非法代理维权可能使消费者面临财产损失、信息泄露等风险,甚至可能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接收到“优化债务”“修复征信”等此类信息时,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代理维权的诱导。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可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提出合理诉求,不可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避免陷入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