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万里行︱助力“银发族”守好钱袋子,安享幸福晚年
为落实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主体责任,帮助金融消费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素养,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工作安排,国投泰康信托于6月1日至30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我国当下“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银发族”消费需求层次明显提高、需求类型愈发多样,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向物质与精神层面并重发展,消费模式也呈现从单纯的线下消费转为线下线上相辅相成的特征。
“银发族”应当如何防范消费陷阱?
“银发族”社会参与度相对较低,对一些消费陷阱的辨别力相对较弱,一些不法分子的目光便瞄准了“银发族”的“钱袋子”。国投泰康信托在此提示各位银发消费者,警惕形形色色的消费套路,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警惕 “短视频扣费”骗局
【案例】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银发族”用户,推送离奇、浮夸“微短剧”,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付费观看并开通免密支付服务,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或体验后进行连续自动扣款已成为投诉重点。
防诈提示:刷剧需要到正规的授权视频平台观看,切勿盲目点选不知名的网剧链接,更不要听信“免费”“抽奖”等字样。当遇到点击后被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扣款时,一定要核实平台是否正规,仔细阅读付费说明,以防默认开通免密支付或自动开通扣费服务等情况发生。
警惕“保健品”购买骗局
【案例】李老先生看到某“保健品”的广告后打电话咨询。通话中对方向李老先生索要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银行卡号,并寄来一本关于“保健品”的书,李老先生参照书中内容支付了6000元。没过多久李老先生发现这个“保健品”没有效果,对方称李老先生用的时间不够长,需要再用400元的疗程,李老先生再次支付400元,用完后还是没有效果,并且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李老先生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拉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防诈提示:面对保健品诈骗时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警惕“以房养老”骗局
【案例】诈骗分子瞄准“银发族”的房产,推出所谓“以房养老”的贷款项目,先诱骗“银发族”抵押房产办理贷款,后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海外股权”“天使投资”等虚构的“高收益理财项目”。前期诈骗分子不仅以高额利息为诱导,还会以免费旅游、免费“名师”上课、答谢会等名义诱骗老人参加,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导致“银发族”钱房两空。
防诈提示:“银发族”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面对种类繁多的养老产品,谨慎分析服务背后的商业逻辑,对反常之处保持足够警惕。对于宣称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项目,要提高防范诈骗的意识,对超出自己判断能力的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在“以房养老”相关合同书上签名、按指印时要慎重,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辨析合同内容。增强自己保存和收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积极与子女沟通,重视他们的意见。
国投泰康信托主动推进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国投财富”手机APP“关怀版”功能的开发建设,为解决老年人面对的“数字鸿沟”等问题提供一对一专属客户经理金融服务。不断丰富银发养老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信托优势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有效“看、护、传”,帮助“银发族”更好实现“颐养天年”的生活愿景。积极开展打击涉老诈骗等相关工作,宣传养老诈骗典型案例、防范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动态等信息,切实让“银发族”能用、会用、敢用、想用,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