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专栏|以案说险(一)信用风险提示 信用信息修复≠征信修复

1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自202351日起施行。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概念,散布最新征信修复文件来了”“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即可申请征信修复等谣言,误导社会公众。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办法》所指信用信息修复不适用于征信领域。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换言之,征信不存在修复一说。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达不到删除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安全隐患,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对于大家关注的个人征信问题,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各类金融机构,都提供免费、畅通的维权服务。如果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就可以直接找到金融机构办理征信异议,申请更正错误数据,或者前往当地人民银行办理,千万不要被五花八门的信用修复骗局所忽悠。

信用信息修复不等于征信修复

《办法》中规定的可修复的信用信息是指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中所列的对信用主体信用状况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今年是《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十周年,条例规定,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客观的记载个人或企业履行信贷合同的相关情况,不属于《办法》规定的信用信息修复范畴。

个人逾期信息如何处理

社会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利用公众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不仅不能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如果发生逾期,自还清逾期欠款的当月开始计算,满五年会自动删除逾期信息,如果欠款一直未还,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就会显示逾期欠款未还。此外,如果报告当中有错误或者遗漏,个人可以针对错误信息提交异议申请。

个人征信不可修复洗白

良好信用记录终身受益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7 16:47:47